福建省東南南部沿海的廈門、漳州、泉州被稱為“閩南金三角”,這次和父母的漫旅行就圍繞這三個城市展開。上一篇詳述了在廈門的三天,本篇來說說漳州三日。
從廈門市區開車不到一小時即到漳州城區,一路暢通,十分好開。我們三口人在車上一路夸漳州城市建設好、環境好,北京已經下雪了,人家這邊三角梅開得正艷,濕潤的空氣,明媚的陽光,城市既有現代舒適的商品房社區,又保留了歷史街區。
【漳州古城一日】
到漳州市區,一定要去漳州古城逛一逛。漳州古城地處商貿繁華的城市中心區,又是歷史建筑、傳統文化集中的老城區,“唐宋古城、明清街區、民國風貌、閩南韻味、僑臺同輝”是這里的最佳概括。
漳州府文廟大成殿、“尚書探花”和“三世宰貳”石牌坊、林氏宗祠、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府衙舊址、東西橋亭......
文保星羅棋布,古韻撲面而來。
漳州古城里還生活著很多居民,他們是古城里的活文化。在老街臺灣路60號一家餅店買的白香餅(10元)、紅糖肚臍餅(10元)、一大包炸芋頭片(15元),真是便宜又好吃。我光顧著吃,都沒拍照。
漳州古城內非遺集中,比如漳州木偶頭雕刻、布袋木偶戲、木版年畫、薌劇、錦歌、蔡福美制鼓、八寶印泥...在古城里都能尋其蹤影。
看到電影拍攝現場,圍觀群眾紛紛表示拍電影真是不容易。
到了片仔癀的發源地要吃什么呢?
可以吃四果湯、滿煎糕,豆花粉絲、鍋邊糊、鹵面、手抓面里面可以加各種配料,豐儉由人。
漳州朋友小鳳帶我去吃的“天添鍋邊糊”是當地人很喜歡光顧的小吃店。里面像面片一樣的主料是用米做的,搭配高湯和各種鹵味匯成一碗。
逛完老街吃了鹵面和手抓面,一冷一熱,這兩種面都可以自由加鹵料和炸物。

這是一碗很有漳州特色的小吃叫“豆花粉絲”,一碗咸豆花,同樣上面可以隨喜好加鹵味。

發現了嗎?漳州很多小吃都可以自由發揮,想吃得簡單一點可以只要一碗“底兒”,只要幾塊錢。想吃豐盛一些,想加多少料都可以,鹵過的海蠣、腐竹、肉皮、香腸、海帶、大腸、豆腐、豬血.....
二三十種可供選擇。

在漳州和泉州都有賣這種包著薄脆的麻薯,特別好吃,軟糯裹著酥脆!
我發現酸酸甜甜略帶咸味的梅粉真是好東西,灑在水果上會讓它們變得更有味。熟透的楊桃、芭樂只有在這邊才能吃到,買一大盒自駕路上吃。
我們在漳州住在朋友小鳳家,在她家我深刻的體會到閩南人以愛拼才會贏的勁頭,她比我小一歲,有兩個兒子,和老公白手起家創業做生意。新買的四層別墅,讓她布置得有品位又舒適。
我爸特喜歡她家院子里的松樹,與松合影留念

朋友的熱情招待讓我們在旅行的路上倍感溫暖。
【在土樓住的三天兩晚】
從漳州市區走高速、國道、省道,車行兩個多小時到達土樓,盤山路可把我開過癮了。沿途看到在修高速公路,想必再過兩年,來土樓的路會更方便些。畢竟這么一大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神話一般的山村居民建筑群要好好的發展和推廣呢。
很多之前來過土樓的朋友對我說,土樓里面又破又久,你帶父母怎么住?
來,我們一起打破老舊破的印象,看看我們住的土樓。
定位青普南靖塔下村文化行館~
塔下村建于1426年,是閩南著名的僑鄉之一,也是不少臺灣同胞的祖家。這里兩座自南而北的綿延打賞,如巨臂攬住一道生機勃勃的峽谷,山中古木參天,碧綠如黛;土樓沿河而建,均勻分布兩岸。有常見的方形、圓形土樓,還有圍裙形、曲尺形土樓,還有單院式土木、磚木結構的吊角樓。
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就地取材,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筑規劃的“風水”理念和"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理念,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筑模式,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筑”。
土樓建筑風格古樸,形式優美奇特,尺度適當,功能齊全實用,與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相得益彰,組成了適宜的人居環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景觀。

住在塔下村,避開了熙熙攘攘的游客,幽靜安然地感受土樓村民的日常。
半山上的梯田茶園,已經收工的木薯淀粉作坊,走地雞鴨,晾曬的柿子干和菜干,暮色中的炊煙裊裊…
9年前我一個人來過土樓,在客棧住了一晚。9年后我和家人再來土樓,高速公路正在修,路邊建起了很多新民居,土樓也在發展,特別開心遇到青普,讓父母住得很舒服,也讓我體會更多。
在這里一切都那么恰如其分,那么剛剛好。
我的房間在溪邊的會源樓三層,站在我陽臺上可以俯瞰“東方紅”的大院。
我住的是大床房,臥房、書房之間不設實墻,僅織物簾、屏風隔開,整個房間開闊通透。公共空間和屋子里用的實木家具都是“梵幾”的,這個我很清楚,梵幾在國子監街里有家店,離我工作室很近。時不常的我會過去逛逛。

傍晚漸涼,回到房間,夜床服務已畢,水果、點心、暖心的卡片擺在茶幾上。倍感關照卻又不被打攪,很好很好。
回想9年前,第一次來到福建土樓。對這些圓的、方的、關上大門就是自己世界的土樓充滿好奇,我包了輛車用兩天時間走馬觀花的在很多個土樓里留下了我的足跡。
而這一次,我用三天住在這五座土樓里,用眼睛去仔細看每一個房檐,用耳朵去聽窗外的溪水流過、蟲兒名叫,用鼻子去聞木房子的味道,沉下心去感受。
青普南靖塔下行館,由建筑師華黎擔任總設計師。華黎保留了土樓原有的夯土墻體、木質欄桿,將傳統的客家文化理念與現代生活方式和諧交融。還原客家土樓內院的形式感,將客家生活植入整個空間。
隨我去看看這五棟土樓吧,我想和你分享我看到的
【文選樓】

文選樓曾經用作私塾,這里出過一位13歲的秀才。這個空間自帶墨香,所以這里用做閱讀空間、書房再合適不過了。
住在這里的幾日,我沒事就去文選樓的“時光展”里走一圈。藝術家利用當地老物件,以“門窗”為視角,以時間的“光”寓意幸福的希望,描繪記憶中美好的色彩。在文選樓里以特殊的建筑空間語境,在傳統和當代中保持碰撞對話。
客家人的遷徙經歷構造了“防御性”經驗,不僅創造了土樓,更是塑造了能把“異境”改成“吾境”的能量,那些遷徙中的“美好”時光重構了土樓建筑里每一個角落和空間。
【稻孫樓】
稻孫樓的一層和二層有幾間客房,“青普臻品市集”在一層,里面陳列著臻選的當地食品、茶葉、青普文創、手工藝品、還有讓我欲罷不能的餐具。

拼木的盤子我買了兩個,我在日本見過同類商品,一問店員才知道,原來這個在漳州的木制品工作室的作品主要出口日本,到了日本的價格就要翻倍了。

我們家人愛用木勺子喝湯,因為木勺子不燙嘴,看到質感好的,買了幾把。
還有精致的酒杯,在行館里喝酒用的就是這些杯子。

稻孫樓的外墻還有個功能,就是在晚上播放電影。
【耀東樓】
爸爸一進院子就十分開心,因為他迎面就看到了“耀東樓”,我爸叫“潘耀東”,你們說這是不是緣分?
“緣分天空,美麗的夢,世界因為有你而不同......”我不禁哼唱了起來。

耀東樓里主要是客房、公共休息區和自助洗衣房。出門有幾天了,我們三口也攢了不少臟衣服,趁著洗衣房洗一洗。
等待時,我懶得回房,拿起沙發邊上的雜志翻看,穿著大衣,說不上多冷卻有幾分寒意,又覺得聞著潮濕的空氣聽著蟲鳴也蠻舒服。
在雜志里看到館長和行館員工的介紹,這個叫張晗的小伙子來自大理,行館里的其他員工都是塔下村村民。文章里講述一個異鄉人如何領導一群當地人,寫得有趣。這個小伙子,在我們吃晚飯時一直在院子里忙活著,一會兒打理花草,一會兒給篝火添柴火。
我正看得津津有味,張晗從我身邊經過,原來耀東樓的二層有一間是他住的房間。
他問我坐在院子里冷不冷?
我答:還好,再過幾分鐘衣服就烘干了。
沒說太多,互道晚安,他就上樓了。兩分鐘后,一位服務員奉了杯熱茶給我。捧著茶,蒸汽熏著我發涼的鼻尖,從這杯茶中我品出他是如何領導有方的了。
【和貴樓】
和貴樓二層有三個客房,一層是制茶工坊和美食廚房。這棟樓飄著飯香和茶香。

在行館工作的玉霞是塔下村的村民,一天下午,她在美食廚房里教我們用當地的芭蕉葉包了五角粽。
她說以前的人去田里干活會這樣帶飯,掛在樹上,可以防止各種嘴饞的小動物。
把用油略炒過的生咸糯米塞進芭蕉五角荷包里再去蒸,又學了一個新技能,感覺自己很厲害。
晚餐時,他們幫我蒸了五角棕,可能是因為自己親手包的緣故,我覺得特別好吃。
【會源樓】
很大很大的會源樓鄰水而建,卻只有6個房間,更多的部分用作公共空間。這座樓里有手作空間、水吧臺、兒童空間、酒吧、多媒體室、瑜伽室、茶室。
客房與公共空間的高比例提供了度假更多可能性,居住空間與藝術體驗融合為一,為住在這里的我們提供可以放松身心,放下手機,回歸生活與生命本質的機會。
茶空間

在工坊可以編個發簪,做個鑲嵌銀絲的掛件。
每每路過一層兒童空間時,我都會想我的杏仁兒
青普,既非民宿也非單純意義上的酒店,是人文藝術的花樣玩法,它是一個人文度假場景綜合體,集食宿游藝購為一體的度假新模式。
青普目前開了五家文化行館,南靖土樓、麗江白沙古鎮、揚州瘦西湖、河北懷來、蘇州木瀆,泉州晉江梧林傳統古村落正在籌建中。
【客家風味】
我們吃得很歡喜,老爺子高興,我陪他還喝了壺米酒。每日,不僅房間里備了水果,公共空間里也有自助的水果和點心。
【藝文體驗】
我們選的行館全包套餐,含三餐、含一天兩場藝文活動,每天上午會去土樓代表景區,有專車和管家全程陪同,含門票和導游講解。這兩天分別去了振成樓和云水謠,我們已經很滿足了!
隨行的司機和管家都是塔下村的村民,他們對土樓在了解不過,一路都在聽我們聲行并茂地講土樓的故事。
爸爸腦梗后腿腳不利索,可以自己慢慢走段路,但大部分時間還是要用輪椅推著,幸虧有管家幫忙,感謝照顧。
所以啊,同學們,趁著父母健康一定要多陪他們出去走走啊。
振成樓
被譽為客家土樓中的“土樓王子”,由洪坑林氏21世林洪超兄弟在1912年建造。樓雖不大,但內部空間設計精致多變。還大膽的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學強調的多樣統一原則,有一定的審美境界。
土樓是客家人所建,客家人可不是少數民族,他們都是中原南遷的漢人。遠道而來是客人,于是有了“客家人”的稱呼。既然是客,難免受到山賊的侵擾,受到野獸的襲擊,客家人用智慧建造了土樓,一座可以棲息繁衍的城堡。
客家人家規嚴明,男人經商賺錢養家,女人在家相夫教子,上面圖片里是給客家女人立的規矩。注意這還不是全篇,只是“節選”而已。

在云水謠景區的和貴樓建于雍正十年,是南靖最高的土樓,這座土樓的特別之處是建在沼澤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樁、鋪墊、經歷200多年依然堅固穩定保存完好。

和貴樓內部

云水謠是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這里有從元朝中期就開始建造的土樓,保存完好的就有53座。
云水謠里最有靈性的莫過于村里這些上百年的大榕樹了~

漳州三日就是這樣
我們繼續前行,
下一站到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