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嶺,原本是大山里一座距今近六百年歷史普普通通的規模不算很大的古村落
,“曬秋”這種農俗現象和民俗風情也延續了好幾百年,對篁嶺祖祖輩輩的人來說早已司空見慣。
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也不知是哪位畫家或是攝影家來到這里,用他們的畫筆或是相機把這種獨特生活場景的畫面創意制作出“曬秋”的作品,展示了出去,方
為世人所知,
篁嶺因“曬秋”而出名,這才走出深山老林,
聲名鶴起!
于是乎,
這里很快就成了畫家和攝影師們趨之若鶩的創作基地;
于是乎,“篁嶺曬秋”成為了文化部授予的“最美中國符號”;
于是乎,
?這里成了來婺源旅游必去“打卡”的熱門地。
五年前和三年前的十一月下旬我都是
驅車千里
來過這里,
上個月幾乎同一時間我帶了三位攝影老師又一次
自駕游
來到這里,五年間
篁嶺
我來了三次,可謂是舊地重游,山崖上民居村落的那些明清古建筑依舊
完好
,“天街”上一家挨一家的商鋪依舊游客盈門,慕名而來的游客依舊摩肩接踵,
我輕車熟路專注的創作拍攝。
早年古村里都還有“原住民”居住,后來有開發商承包了這里,把村民全部都搬遷到了山下,篁嶺的曬秋少了些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和靈性,曬秋的品種也沒有從前有村民居住時的五花八門而顯得單調了。現在篁嶺成了純粹的旅游景點,
曬秋成了“展覽”,但這不失篁嶺曬秋美麗畫卷般的魅力,不失為
“最美中國符號
”的美稱!
▲3.
我們一早就來到"天街”牌坊,這里是進入古村落的東大門,游客很少,都是自由行來的。

▲4.

▲5.
又是一年柿子紅

▲6.

▲7.

▲8.

▲9.
▲10.
要欣賞和拍攝這種“水墨畫”的效果,一定要早點去,在早晨太陽剛剛升起不久才行。

▲11.
又見“炊煙”升起,但這已不是村民在燒水做飯了。

▲12.

▲13.

▲14.
這里是網紅“打卡”點。

▲15.
這里是網紅“打卡”點。

▲16.
▲17.
這里是觀賞篁嶺曬秋全景的最佳處,由于去的早,這里還蠻清凈的,光影也很好。

▲18.
好景不長,很快開始“
人滿為患”了,天街小巷到處都是游客。
▲19.
打著各種旗號的旅游團一撥一撥的上來了,把本來就顯狹窄的小道擠塞的“水泄不通”。
▲20.
當篁嶺景區陷入“人山人海”之際,我們已經完成了“曬秋”的拍攝,準備下山了。
自駕游上篁嶺旅拍小貼士:
▲21.
每年立秋后直到小雪這幾個月,是篁嶺村民曬秋最忙盛的季節,也是旅游的旺季,成千上萬的游客云集這個本來就不大的山村,擁擠不堪,
攝影人最怕的就是這種場景。
自駕游的好處就是可以早起開車沿盤山公路到
山上,(
有私人停車場,收費10元/車. 次),
這樣不需要上下坐纜車,省卻了60元費用。
篁嶺景區已由開發商承包經營/管理,故婺源景點的通票在這里不可使用,須另外購買門票:
1. 如是在山下乘坐纜車往返:
成人票145元;
年齡60周歲(含)-64周歲(含)持身份證等有效證件【120元】;65周歲(含)以上的老人持有效身份證件,免景區門票,須支付景區索道費用【60元】。
2.
如果是自駕游開車到山上:
成年人門票120元/人;年齡60周歲(含)-64周歲(含),門票半價60元/人;65周歲(含)以上的老人免景區門票。
最好在07:30前到達曉鳙口游客中心進入景區,這時候旅行團的大隊人馬還沒有到。
建議:
最好
前一天的晚上就住在篁嶺山腳下,以便第二天一早開車上山,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趕在潮水般蜂擁而至的旅游團到來之前,清清爽爽、
安安心心
的觀賞和攝影創作。
我們住的是“篁嶺水墨美宿”,它是婺源“石城人家”的連鎖店,整潔衛生,雙床房160元/間(含雙早),老板姓戴,手機:18379398999/13879349236
備有免費停車場,位置很好,
離篁嶺游客中心僅僅一公里。
▲22.
進入景區的第一站是疊心橋,橫跨兩山間一條很長的鐵索橋,人走在上面還會晃動,中間有約50米長的玻璃棧道,給行走在橋上的游客增加了些許挑戰和刺激,望著下面有百米深的山澗,膽小的人真的會有點腿軟!(照片右側遠處可以看到停車場)
▲23.?在進入景區的疊心橋右側可以看到纜車的吊籠和晨光下的山林,景色很美!

▲24.
?在疊心橋的左下側可看到“臥云橋”,它是去觀賞梯田的通道。
▲25. ??巨大的“同心鎖”,在天街牌坊前不遠處的山下,有很長的一段臺階山坡小道,如果你不是去掛銅鎖的情侶,建議不要下去,返回很耗體力的,很少有人去這里。
▲26.
去篁嶺不僅僅是去看“曬秋”,漫步其間,慢慢欣賞掩映在色彩繽紛山林中白墻黛瓦的徽派古建筑,也是令人心曠神怡的。